建筑工程“劣质化” 泛滥带来的两大社会矛盾。首先,社会需求优质化与工程质量劣质化的矛盾。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质量和服务有了更高的期望值,然而全国工程质量的水平并没有跟上社会需求的质量水平,社会需求的优质化与工程质量劣质化之间的矛盾正逐步扩大。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建筑工程方面,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大量生产能力闲置,商品房严重过剩,烂尾楼随处可见。
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科学性是本文理论探讨的归宿。长期以来,建设工程管理都是基于实践经验的管理,重实践经验,轻理论研究,重技术的符合性,轻管理的科学性,重行政命令干预,轻经济手段调节,其结果必然形成质量发展的忽高忽低。根本原因是没有把建设工程质量内在规律性研究透,没有把对其实施监督管理的理论机理搞清楚。分析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本质特征,探讨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过程中的行为规律,揭示工程质量形成的内在投入产出关系,就需要对监督管理体制、机制、行为、阶段监督管理和分部监督管理进行系统研究,形成监督与管理两个层次完整的体系,为监督管理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科学性提供理论借鉴。
陈军,男,汉族, 1982 年 1 月生,内蒙古鄂尔多斯人,工程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就职于内蒙古首信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2011 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杯”工程质量奖, 2017 年荣获注册监理工程师,曾公开发表论文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