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English     
Home > Book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Water Conservanc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水利信息化建设理论与实践
ISBN: 978-981-5086-92-8     Date of Publication: 2022

随着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各行业领域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传统运营管理中,可以使相关工作更具规范性与系统性。基层水利站是国家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其日常工作展开信息化技术革新,可以大幅度提升水利站的建设质量。
近年来,水利事业正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生态水利与可持续发展水利进行转变,信息化是实现转变的重要手段,为全面推动水利信息化工作,各单位从顶层设计、制度保障、建设标准、建设目标等方面进行优化完善。同时借助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对水利站各项工作进行重塑,水利信息化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然而,信息化技术作为新兴技术,在实际工作中不仅逐步完善,还要搭配相应的基础设施,解决信息化平台运营中的各种问题,这对水利站的信息化革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科技不断发展,信息化在人类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信息化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水利设计因其专业化、科学化、艺术化的特点,如果应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这些新技术,发展将会突飞猛进,这也是它发展的趋势跟方向。信息化不但可以提高水利设计的水平,还可以加大其服务范围,大大提高其广度和深度,要想加快水利设计信息化,就要运用各种先进的思想跟技术来武装水利设计。
本书是一本关于水路工程的专著,主要讲述的是水利信息化技术。首先本书对水利工程有关知识进行讲述;接着对水利信息化技术展开讲述;最后对新技术的应用展开讲述。通过本书的讲解,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Editor-in-Chief

嵇海祥,男,汉族, 1977 5 月生,江苏南京人,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河海大学,现就职于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国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等工作。获得长江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公开发表论文 16 篇,获得发明专利 3 项,实用新型专利 16 项,软件著作权 12 项,水利部推广证书 5 项。

李聂贵,男,汉族, 1983 1 月生,江苏南京人,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河海大学,现就职于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技术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水利部“948”项目、水利部标准化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近 20 项,厅局级项目 20 多项,成果推广及应用 10 余项;作为起草人参与编制相关技术标准 8 部,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10 余项。

牛智星,男,汉族, 1987 10 月生,江苏南京人,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河海大学,现就职于江苏南水科技有限公司。主持和参与了云南、西藏、贵州、 广西等省或自治区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以及国内十几座大型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项目设计与实施工作。公开发表论文 14 篇,获得发明专利 2 项,实用新型专利 9 项,软件著作权 10 项,水利先进实用技术推广证书 5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