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土木工程向“高、深、大”方向发展,如修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高速铁路以及开发地下空间等,各类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不断出现。岩土工程理论也随着实践的发展出现了新理论与新的设计方法,而岩土工程理论是以岩土工程勘察与监测技术及其成果为发展背景的。没有新的岩土工程勘察与监测技术的发展,设计所依据的各项测试也无法获得,设计结果也无从验证。因而,岩土工程测试对于岩土工程实践与岩土工程理论均非常重要。
岩土体是自然界的产物,其形成过程,物质成分以及工程特性是极为复杂的,并且随受力状态、应力历史、加载速率和排水条件等的不同而变得更加复杂。所以,在进行各类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前,必须对工程项目所在场地的岩土体进行室内试验与原位测试,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岩土体承载性能,从而为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的正确评价提供必要的依据。但由于勘察与试验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如原状试样的代表性、取样过程的扰动以及应力的释放、试验边界条件与地基中实际情况不同等,还必须通过现场监测和测试,以确保岩土工程的安全性。同时,通过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岩土工程参数的分析,可以验证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并进一步改进工程设计,同时也可以促进岩土工程相关理论的发展。所以,岩土工程测试技术与理论计算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本书主要从岩土分类和勘察分级入手,重点对钻探设备与工艺、不良地质作用与特殊性岩土、岩土工程勘察室内试验技术、地下水勘察与监测、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边坡工程监测技术及隧道围岩和支护系统施工监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整体来看,本书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各个章节环环相扣,希望能够为现代岩土工程勘察与监测技术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凌晓梅,女,汉族, 1970 年 6 月生,江苏扬州人,本科学历, 199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现就职于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任职岩土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注册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师, 2014 年获“扬州市优秀勘察设计师”。主持或参与近百项大中型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工程设计、监测等工作,获国家级、省市级优秀工程勘察奖十多项。
孙海春,男,汉族, 1985 年 6 月生,江苏扬州人,研究生学历,2010 年毕业于河海大学,现就职于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任职岩土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主持或参与近百项岩土工程设计、工程地质勘察等工作,获多项省市级优秀工程勘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