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目前,人类社会正大踏步地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向智慧空间挺进,近来,已出现诸如智能机械、智能制造、智能建筑、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物流等新概念。本书提出人类的生活环境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和智慧空间发展和转化,从未来学的观点出发,人类自身也应该同时向这一方向发展,即要关注“人和物的同步发展” ,也就是说应该关注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得以同步地发展。
既然人类所处的环境正逐步实现智能化,也正在向智慧空间挺进,这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在人类生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应该关注人类自身向智慧人方向转化及发展。所谓智慧人应能很好了解、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应很好地学习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来指导做人和做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它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会发生积极的影响, 假如社会上的多数家庭都能向智慧家庭方向转化和发展, 其意义特别重大。
本书第一作者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及研究,总结出一套系统和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和规则。撰写并出版了 40 多部有关方法论的著作,可用来指导做人和做事,可以使更多的家庭转变为“智慧家庭” ,进而为整个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提出的方法论的体系为 3←4321 及 12+1 对规则。上述表达式的含义是:最前面的 3 是做事的三大核心要素,即做事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后而的 4321, 其中的 4 是指主观方面的四项潜能,即思想和品德、知识和能力、健康和生命、毅力和战略战术; 3 是三个客观因素,即机遇和挑战、环境和协调、条件和利用; 2 是两个动态因素,即学习与致用、检查总结和提高; 1 是一切工作都应该用科学哲学思想来指导。方法论的 12+1 对规则是:三对核心要素是目的和要求、内容和态度、步骤和方法;四项主观因素是思想和品德、知识和能力、健康和生命、毅力和战略战术;三个客观因素是机遇和挑战、环境和协调、条件和利用;两个动态因素是学习和致用、检查总结和提高;还有一对统领规则是正确思想指导和坚决贯彻执行。
作者明确指出方法论最重要的一环要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如科学哲学、系统工程学、逻辑学、现代心理学、运筹学和优化理论和方法、试验原理和方法、创新原理和方法、预测学原理和方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等。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家庭在从事各种工作及学习和生活都能很好地运用这些理论、原理、方法及技术,来处理学习和工作及家庭生活的各种问题,从而使所执行的各方面的任务, 都能正确无误并具有很高的成功概率及其效率和效益, 在这一条件下,社会上的绝大多数家庭均可向“智慧家庭” 方向转化和发展,进而可以促进人类社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在全社会开展方法论的教育,在各类学校中增设“人生哲学与方法论” 的课程,而且必须大大加强方法论的实践活动;此外,对企事业单位应开展方法论的培训工作。
(2)建议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学习、运用方法论的重大意义,指出方法论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社会各类人群的思想素质,还可以提高个人和集体做事的成功概率及效率和效益。
(3)建议各级领导应该大力加强对学习和运用方法论的领导和管理,把它作为推广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方法论是一项对社会发展会发挥重要作用的任务。
(4)目前世界各国对学习和推广方法论尚未放到应有的重要地位,国外提出的智能处理系统知识库中还没有把方法论体系和规则作为共性知识来考虑。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如果能把方法论的学习和运用及推广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将会大大加快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速度,我国建设成世界头等强国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上述建议和构想如果能够实现,大多数家庭都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一定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本书共分四个部分:
第 1 篇为概论,提出智慧家庭的新概念及其定义和实现的条件,介绍全局形态应用型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及其应用的智能处理系统。
第 2 篇为智慧家庭应具备的条件及其标准样本。
第 3 篇为建立家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具体情况的数据库与知识库中智慧家庭的标准样本进行对比, 找出存在的差距,并分析其原因,然后进行深度学习、订出计划并完成自我修复。
第 4 篇为结语和感言,对影响正确及高效做事的关键因素和制约因素的分析。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得到许多同志及兄弟单位的支持和帮助,还得到了东北大学有关领导及研究项目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致以深切的谢意。
书中有不妥之处,望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作者
2022 年 4 月
闻邦椿, 1930 年 9 月生于浙江杭州,原籍浙江温岭县, 1943—1946 年就读于新河中学前身——浙江省温岭县私立授智初级中学, 1946—1949 年于浙江省立台州中学高中部学习, 1949年 10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 年 12 月因病复员, 1951 年夏考入东北工学院机械系, 1955年本科毕业后在苏联专家格·依·索苏诺夫的指导下从事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 1957 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现为东北大学教授、辽宁省创意产业协会名誉会长,曾任东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985 工程” 首席教授。
闻邦椿先生于 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曾任国际转子动力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机器理论与机构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东北工学院机械二系主任,曾是中共东北工学院和东北大学三届党委委员直至 2017 年 10月,还曾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长江学者” 奖励委员会评审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振动工程学报》主编,《机械工程学报》等杂志编委,上海交通大学“振动、冲击、噪声” 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装备结构分析” 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 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流体传动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北京吉利大学校长等。
闻邦椿教授长期从事机械工程和振动工程方面的教学工作,为培养各类学生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讲授“机械振动学”“工程非线性振动”“振动机械的理论及应用”“振动的利用与控制”“机械和结构的动态设计”“基于系统工程的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 等多门课程。除培养本科生外, 已培养出硕士、博士和博士后 254 名,其中硕士 133 名、博士 105 名和博士后 16 名,指导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访问学者各 1 名。
在科学研究方面,他先后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973 计划” 项目、 “863 计划” 项目等数十项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
开辟了以下几个重要方向。
(1) 在振动利用工程和振动同步理论的研究中,首先在国际上创建了振动学与机器学相结合的“振动利用工程” 新学科;深入研究了振动同步理论,提出了“振动同步传动” 的新概念,将振动同步扩展为控制同步和复合同步;撰写并发表了数百篇学术论文和十多部著作,其中,《振动利用工程》是国际上该领域的第一部专著。
(2) 在工程非线性振动和故障旋转机械的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中,解决了工程中诸多非线性动力学问题,获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同时,研究了带有多种不同故障的旋转机械非线性动力学问题,最先提出灰色诊断的理论和方法。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并撰写了多部专著,《工程非线性振动》是在国际上该领域撰写和出版的第一部著作。
(3) 机电产品设计领域,研究并提出了基于系统工程的产品综合设计理论与方法及产品顶层设计和系统化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和课题组同志一起,撰写了产品设计方法学方面的 10 多部专著,还主编了 7 卷本、 6 卷本、 2 卷本和 1 卷本共四套《机械设计手册》。
(4) 在方法论的研究中,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全局形态应用型的方法论体系和规则,撰写并出版了《从追逐梦想到实现梦想——我和我的家庭经历纪实》《成功做事方法学——现代成功学浅论》《现代成功学——谈做人 做事 做学问》《顶层设计 原理 方法 应用》《学位论文撰写方法学——怎样写好硕士和博士论文》《实用方法论》《方法论 体系 规则 应用》《科技创新方法论浅析》《课堂讲授方法学》《智慧人》《人生哲学与方法论》《全局形态应用型方法论——谈做人 做事 做学问》和《如何做好科学研究 如何成功做人做事》等 40 多部专著,阐明了做人做事方法论的体系、规则及应用。
和课题组同事一起先后发表学术论文800 余篇, 署名第一作者的论文180余篇,被 SCI、 EI 和 ISTP 检索的论文近 260 篇,被引用 3000 余次。在研究中完成了诸多的科技创新,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闻邦椿教授撰写的著作、教材及手册总计 105 部, 作为第一作者的有 87部。 两部著作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主编的 6 卷本《机械设计手册》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中国出版政府奖的提名奖。他于 2009年获科学出版社著名作者奖, 2012 年获机械工业出版社最具影响力作者奖。
曾获国际奖 2 项, 国家奖 5 项, 光华工程科技奖 1 项,省、部级一、二等奖 20 余项,申请和被批准的国家专利 20 余项。在 2012 年召开的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上,大会授予他该研究领域的“终身成就奖” 。
他曾访问 36 个国家,多次应邀到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讲学, 还曾参加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意大利、韩国、保加利亚、匈牙利、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芬兰、俄罗斯、西班牙、埃及等 20 余个国家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 宣读论文 70 余篇, 并多次应邀做大会报告。曾 4 次主持召开国际学术会议,担任该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并负责主编 4 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曾多次荣膺辽宁省劳动模范、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及冶金工业部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之一,是第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之一。
闻邦椿教授的简历及科研成果已载入《世界名人录》(Who is Who in theWorld) 和国内的多种名人辞典中。
闻茹,女, 1963 年 10 月 3 日生于辽宁省沈阳市。 1986 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后,到沈阳电力输煤机械研究所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有关工作, 1987 年 10 月调入沈阳市青少年宫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 1990 年 9 月被评定为中学二级教师。接着,任“赢在” 信息时代的“计算机学习要从娃娃抓起” 的智能编程的主讲教师,历时 3 年;继之,担任“团中央的千宫百万” 学习计算机的主讲教师,历时 6 年;接着, 又在“英特尔小博士工作室” 任主讲教师, 历时 8 年。 1996 年 7 月被评定为中学一级教师。 2001 年 9 月,经辽宁省人事厅审核,被授予计算机学科“中学高级教师” 称号。
1993 年 9 月至 1996 年 9 月闻茹曾就读于辽宁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经贸日语专业。
由于筹建沈阳市青少年宫“英语角” 的需要,她于 2003 年 9 月报考了中央电视大学英语专业,经北京外国语大学考核,于 2007 年 1 月以优异成绩获得了英语专业的毕业证书。
在学习期间及毕业后的工作期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与教学工作之中,除担任外籍教师的同声口译的相关工作,还参与了青少年英语的另外一些教学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于 2005 年 9 月报考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语言文学专业, 2009 年 1 月毕业,同年 9 月经武汉大学学位委员会审核,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 被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2015 年, 她认识到方法论对于指导青少年及人民大众正确及高效做事,即提高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所起的重要作用,曾参加了《方法论浅读》一书的编写工作。
闻茹于 2018 年 10 月退休。
退休以后,她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智能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她也认识到全局形态应用型方法论,即大众方法论对于人们正确及高效做事所产生的重要作用,毅然参加了多部方法论著作的撰写,如《大众方法论浅读》《智慧人浅读》《科技创新方法论浅读》《正确及高效做事方法论浅读》等。这些著作将于最近在我国各出版社陆续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