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English     
Home > Books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Towns and Villages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开发利用
ISBN: 978-981-5120-65-3     Date of Publication: 2023

前 言 


随着全球化语境下经济、文化竞争的加剧,加之我国城镇化大潮的推进,加强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已经得到社会和学术界有识之士的高度认同和重视。针对文化 遗产保护与传承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现有的研究和实践分别从考古学、社会学、历史 学、人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众多学科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 究,有关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研究也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和教育旅游价值。国务 院把一些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物古迹的城市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是保护民族文化 遗产、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名 城,对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中 华民族的凝聚力、保护和塑造城市的个性特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书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向的著作,主要研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与开发利用,

本书共分三篇,第一篇概述了文化遗产传承的空间策略;第二篇介绍了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利用,从历史文化名城概论入手,针对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 保护与发展、惠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另外对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体系中GIS的应用做了一定的介绍;第三篇阐述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开发利 用,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概述入手,针对南阳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宁波历史 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还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发展战略及评价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摸索出一条适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开发利用工 作的科学道路,帮助其工作者在应用中少走弯路,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效率。

由于时间紧迫以及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给予批评 指正。

Editor-in-Chief

陈吉昌,男,汉族,1979 9 月生,云南大理人,本科,毕业于 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现就职于大理州设计院有限公司。多年 来完成百余项规划设计,并独立主持多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 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多次参与特色小镇规划编制、大理州历 史文化遗产资源示范带保护与发展规划、大理州历史文化特色风 貌塑造与国土空间高品质利用研究等。

于师伟,女,汉族,1984 1 月生,山东章丘人,研究生,毕业 于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现任中共济南市长清区委党校讲师、长清 区政协委员。多年来从事党校教学科研工作,多篇调研报告获区 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签批,多篇理论文章在党报党刊和党校学报发 表,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并成功结项。曾荣获长清区委党校 “名师”“名课”“名作”奖、省市党校系统优秀教学奖、济南 市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奖、长清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白少强,男,汉族,1978 11 月生,四川广元人,本科,副教 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现就职于中共广元市委党校,市委宣 讲团成员、《广元日报》特约评论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 两百余篇,主编的《文化自信八讲》荣获第四届全国党员教育培 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精品教材奖”,多次参与市委、市政府重 大课题研究、规划方案起草,近十篇资政报告获市委市政府主要 领导肯定性签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