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近些年以来,随着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国内国外各城市都面临被这样或者那样的“城市病”困扰,经济和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智慧城市”应运而生,它将各种城市资源进行分门别类整合共享,它是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向前发展的大趋势,糅合了工业信息化,具备城市创新发展能力,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智慧城市内容主要包括城市智慧运行,城市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管理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城市精细化管理,使得城市运行管理高效安全。例如,建立智慧交通系统,通过交通信号传感器自动监控道路车流量车辆信息,大数据分析后自主控制各道路交通信号灯时长来优化道路交通,减少道路拥挤,提高出行效率。设施智慧管理:城市运行要依托各类基础设施,目前很多城市基础设施在安全防护方面加入了智慧技术,通过基础设施上附着的传感器收集传输基础设施各项指标,比如,隧道、楼群、桥梁等单体结构或结构群,然后利用大数据库处理分析,将信息传输到信息中心,整体感知基础设施并适时调控,进而保证基础设施安全。开展智慧应用:智慧城市的重点就是智慧应用,市民可以通过使用各种智慧应用系统来方便自己生产生活,提高生活幸福指数。例如,通过智慧应用可以方便群众就医并追溯药品全过程,网络教育促进共享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社区智慧服务24小时全方位对社区居民遇到的麻烦提供解决,政务通APP通过加强各单位整合,一站式服务,为群众提供更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等。
建设智慧城市是一项方方面面都要打通的长远工程,这将大大推动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整个城市的资源共享,快速提高城市物资、信息、基础设施、资金等要素的流动效率,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还可以消除部门间、行业间、地区间的联络鸿沟,制定更
远的发展战略,通过建设智慧设施和优化管理模式,运用技术手段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提高管理效率等。智慧城市可以给市民带来更美好的生活质量,还可以让城市运行管理体系更高效便捷,良性有序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政府占主,企业和公民也要积极参与进来,使得城市运行管理更高效安全,提高城市活力和综合竞争力,提高全社会幸福指数。
姚胜,男,汉族, 1985 年 10 月生,湖北黄冈人,本科,毕业于南宁师范大学,现就职于西安城市发展资源信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毕业以来长期从事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化、智慧城市大数据研究工作。
范奎林,男,汉族, 1980 年 10 月生,山东寿光人,硕士研究生,2005 年毕业于中国(华东)石油大学,历任山东省内某大型私有企业董事长秘书、某国企办公室主任等职务,现就职于东营市利津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政工师、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开发、电子商务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在《中国交通报》《中国化工报》《建筑时报》《盐业化工》等国家刊物发表文章 100 多篇,有电商大数据发明专利 1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