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善治国者,必重水利。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是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对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人水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农田水利工程是满足我国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设施,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所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可减少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的农田。农业是国之根本,有言道:“民以食为天”,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农业的良好发展,也就无法开展其他活动。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粮食生产的安全和国内与国际环境的安定。
本书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管理的重要性入手,针对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在论述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定义、范畴及作用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从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经验,分别从重复开展建设项目、建设前规划以及建设质量要求
等角度分析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解决措施,希望对于全面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有所借鉴意义。
兰昊,男,满族, 1982 年 10 月生,山东济南人,本科学历,毕业于河北工程大学,山东大学工程硕士学位,现就职于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水利工程设计。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利工程设计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期间完成了南水北调、水库大坝、水闸等各类工程,主持完成省内外重点工程 80 余项。设计及研究成果获得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银质奖 1 项,省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13 项。
陈晓利,女,汉族, 1979 年 2 月生,河南洛阳人,本科学历,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联合学院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现就职于洛阳市宜阳县水利局,先后在局党政办公室、水利勘测设计室工作,在《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科学大众科学教育》上发表有《灌区农业水费征收探讨》《宜阳抗旱工作之探索》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