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融合、专业能力与通用能力复合、个人才能与团队需求契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不仅能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锻炼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更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途径。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出台的 《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 要求各高校充分借鉴第一课堂教学育人机制和工作体系,整体设计高校共青团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和运行模式,实现共青团组织实施的思想政治引领类、素质拓展提升类、社会实践锻炼类、志愿公益
服务类和自我管理服务类等第二课堂活动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实现高校大学生参与共青团第二课堂活动可记录、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
本书是“第二课堂”方向的著作,主要研究大学生“第二课堂”理论与实践,本书从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概况介绍入手,针对科技创新培养进行了分析研究;另外对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社团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做了一定的介绍;还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摸索出一条适合大学生“第二课堂”工作的科学道路,帮助其工作者在应用中少走弯路,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效率。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借鉴了一些论文和著作中的观点与材料,在此向相关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由于时间紧迫,作者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期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日后不断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