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与各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虽然都属于课程教学的顶层设计,但是它们并不处于同一层级。概言之,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是全局与局部、共性与特性、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关系。核心素养是对当今时代公民素养的高度概括,它凸显了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和课程改革的方向。核心素养是跨学科素养,任何核心素养都不是单独的一门学科可以完成的。
从学科教学层面说,核心素养理念所引起的不仅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变化,还意味着包括教学价值取向、教学设计理念以及教学结果评价等方面的整体转型。从教学价值角度说,核心素养指向的是解决“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更体现“全人教育”思想。在教学内容方面,核心素养理念将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从知识在学科中的意义转向知识在核心素养培养中的意义,更加关注学科知识的双层意义,尤其关注知识的文化意义,因此教学内容更彰显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即“人的意义”。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学科教学目标,努力从传统的知识定位、能力定位走向思维定位、智慧立意,把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升到“改变思维、启迪智慧、点化生命”的核心素养高度。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整齐划一,要强调以生为本的个性化选择,更要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要借助设计思维,重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立足于帮助学生更愉悦、更投入、更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努力研究和实施大数据背景下的云课程、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新的课堂形式。在教学模式方面,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要超越传统的模式与课型,努力探索与实现从“生本课堂”向“自本课堂”转化的教学模式与课型革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评价更加注重整体性与发展性,更加注重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更加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等。
本书全面地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展开全面的研究,主要围绕高中生物学四大核心素养的培育,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内容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再全面地梳理了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解读了高中生物学的核心素养,之后分别从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大核心素养的角度,阐述了多角度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方法。通过结合典型的教学案例,全面具体地阐述如何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目标、转变教学方法和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来落实核心素养,以便更多的一线教师能够加深对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王楠,女,汉族, 1981 年 1 月生,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于鲁东大学,现就职于山东省青岛第三中学。 一直从事高中生物教学,有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有很强的责任心和爱心,工作期间支教获得“先进个人”称号,辅导学生参加奥赛获得“优秀辅导教师” 称号,开设过研究课公开课,曾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多次被评为校育人导师、校优秀教师等。教育感言:把机会让给学生,把精彩留给学生,把掌声送给学生,把期望带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