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合同模式是近年来国际承包工程项目较为流行的建设管理模式。所谓EPC合同,即设计—采购—施工(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合同,是一种包括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安装和调试,直至竣工移交的总承包模式。
EPC合同模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随着大型工程项目的增多,工程技术复杂程度和实施难度日渐增加,传统的设计—招标—施工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业主的要求,为减少工程项目成本,缩短建设工期, EPC这种新的工程项目的模式应运而生。 EPC总承包模式在7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 80年代逐步成型,并得到广泛采用。到20世纪90年代, EPC合同模式已经成为国际工程承包的主流模式。近年来,我国公司承建的国际大型工程项目基本上都是采用EPC合同模式。 EPC总承包模式适用于化工、冶金、电站、石油、石化、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并含有机电设备的采购和安装的工程项目。
本书以最新的规范、规程为指导,系统地介绍EPC总承包模式全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以工程项目建设为主线,介绍了设计—采购—施工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推行并完善科学合理的工程建设组织方式,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效率、效益的关键,是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工程建设组织方式逐步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在建筑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参考了近年来著名企业在国内外开展EPC风险管理实践的大量案例,以供大家吸取经验、取长补短,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撰写过程中,作者参阅了一些专家和学者的著作、文献,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时间所限,本书难免存在不妥之处,希望读者给予指正。
王超,男,汉族, 1984 年 10 月生,陕西西安人,大专学历,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现就职于西安航天时代精密机电有限公司。曾聘任于西安航天神舟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承包事业部部门经理,负责 EPC 总承包项目的总体策划、设计管理、造价管控、招标管理、合同管理、项目实施管理及竣工结算管理等。参与编写《成功实现总承包工程一体化战略转型的摸索与实践》,获得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三等奖。
高航,男,汉族, 1988 年 9 月生,陕西西安人,本科学历,长安大学在读研究生,现就职于西安市建总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一级建造师(房建),长期从事于房建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先后担任多个大体量房建项目及超高层项目的项目经理,多次获得优秀项目经理、先进个人等称号,在国内知名期刊多次发表研究论文,带领团队完成多个实用新型专利、工法,并获得国家级 QC 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