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English     
Home > Books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New Water-Saving Technologies in Irrigation Areas
灌区节水新技术研究与实践
ISBN: 978-981-5170-89-4     Date of Publication: 2023

农业大水漫灌、调蓄水能力减弱、雨水快排等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利用效率低下,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另外,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农业节水和面源污染防控是解决水安全问题的核心焦点。因此,紧扣灌区高效节水、面源污染防控和生态化建设开展科技研究和应用实践是解决我国水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我国“节水优先”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针对面源污染防控问题,我国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大量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缺乏同灌区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相结合,造成推广应用和工程长效运行困难。科学地将节水、减排、净污等技术和生境改善措施耦合于灌区工程建设之中,形成整体的工程体系和运行调控平台,就能实现面源污染防控工程的实施和长效运行。

灌区工程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家重要的水利工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灌区传统的灌溉技术导致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所以为了有效的节约水资源,需要充分的利用降水和土壤水,在保证农作物增产及不减产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措施来对其进行适时适量的浇筑,实现灌溉的经济性,提高环境效益。利用节水改造工程,可以有效的确保灌区农作物的增产丰收,确保土地资源的效益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水资源节约和水污染治理是我国水安全保障的重大战略性需求。在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农业用水量占水资源总量 60% 以上。同时,农业大水漫灌、调蓄水能力减弱、雨水快排等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利用效率低下,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另外,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农业节水和面源污染防控是解决水安全问题的核心焦点。因此,紧扣灌区高效节水、面源污染防控和生态化建设开展科技研究和应用实践是解决我国水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我国“节水优先”实施、“水十条”落实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Editor-in-Chief

刘慧滢, 女, 汉族, 1990 年 1 月生, 河南郑州人, 本科学历,毕业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现就职于河南省水利移民事务中心, 主要从事大型灌区建设管理、 节水灌溉、 农田水利等相关工作。 参与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建设; 参与编制《河南省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十三五”规划》 《河南省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规划》 《河南省灌区灌溉水质监测规划》 等相关省级规划;发表国家级刊物 3 篇以上, 其中有《灌区渠道混凝土防渗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

赵国强, 男, 汉族, 1976 年 1 月生, 河北石家庄人, 本科学历,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网络学院, 就职于行唐县磁左灌区服务中心, 中共党员, 水利高级工程师, 水利一级建造师, 水利部监理工程师。 多年从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参与石家庄市科技局 2014年下达的科技成果推广计划课题(课题编号: 143530598) “铝锌合金网在生态护坡中的技术应用及推广”课题研究, 并获三等奖。

肖林军, 男, 汉族, 1968 年 12 月生, 陕西汉中人, 中专学历。毕业于陕西省水利学校, 现就职于汉中市南郑区红寺坝水库灌溉管理局, 任副局长兼高级工程师, 是陕西省大中型灌区项目评审专家和南郑区土地整理项目评审专家。 主要从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 主持完成了红寺坝灌区多次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及陈家村、 碗厂沟等多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