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属于葡萄科藤本植物,其原产地为亚洲西部,在世界各地都有培育,而其中大约有95%数量分布在北半球,从用途上面来说,可以制作葡萄干、酿酒或者是直接食用等;从功效上面来说,其根部与藤能够达到止呕以及安胎等方面的功效,并且其果实也能够有效的防治血栓。葡萄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用途,深受市场消费者的喜爱。当前,葡萄市场需求量较大,这极大的促进着葡萄种植业的发展,同时对于葡萄产量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葡萄树是较为古老的一种树种,在一般情况下为小枝圆柱形,伴有棱纹,叶卵呈现出圆形,果实为球形或是椭圆形,一般情况下花期为4~5月份,果期为8~9月份。葡萄栽培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葡萄植株在栽植期间的成活率,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果实的产量。葡萄种植时,栽培修剪是否合理,是影响葡萄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做好葡萄栽培修剪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旨在介绍葡萄的种植模式,以及葡萄的疾病防治,并分析了未来酿酒葡萄的品种区域化和试验推广,为我国葡萄的栽培技术提供了有力依据。在种植葡萄时,应重视对葡萄栽培和修剪技术的优化,在保证市场供应充足的同时,大幅提高葡萄的产量和质量,以技术优化带动效益提升,真正意义上促进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
尹涛,男,汉族, 1972 年 6 月生,山东青岛人,本科学历,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现就职于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从事大樱桃、草莓、葡萄等育种及栽培研究工作,研究课题十几项,获得省市科技成果奖 12 项。其中“特早熟桃‘春艳’品种选育研究与开发”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设施专用桃育种与利用研究”项目,综合运用人工杂交、胚培养、分子和光合生理指标技术开展研究,多年来发表学术论文 70 余篇。 2009 年度获第七届
青岛市青年科技奖。
葛红娟,女,汉族, 1984 年 2 月生,山东青岛人,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现就职于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果树学博士学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青岛综合试验站,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发表 SCI 论文 7 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5 篇,获得植物新品种权 7 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2 个,山东省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国家专利 7 项,青岛市地方标准 1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