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English     
Home > Books
Innovative Design Methods for Modern Hydraulic Structures
现代水工建筑物的创新设计方法
ISBN: 978-981-5335-22-4     Date of Publication: 2025

在当今时代,水利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水工建筑物作为水利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创新设计方法的探索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水工建筑物的发展历程漫长而丰富,从古老的水利设施到现代大型复杂工程,每一步都见证了人类对水资源利用与调控能力的提升。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社会需求的日益多元以及生态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传统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已难以满足当下的要求。创新设计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关乎水工建筑物能否高效、可持续运行的核心要素。它能够突破传统的局限,在提升水工建筑物防洪、灌溉、发电、航运、水资源调配等功能方面开辟新径,如通过功能融合创新设计,实现多种功能的协同增效,最大化地发挥水工建筑物的综合效益。 结构创新设计能借助新型坝体、闸室、输水管道等结构以及新材料的应用,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同时,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工程效率;材料创新设计注重传统材料性能提升与新型材料探索,兼顾耐久性、环保性与成本控制,为水工建筑物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选址与布局创新设计综合多目标优化、景观融合等因素,实现水工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水力创新设计则在水流控制、水动力性能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兼顾生态考量与水资源高效利用。智能化创新设计让水工建筑物具备智能监测、健康评估、智能控制等能力,提升管理运维水平;生态创新设计致力于打造生态友好型水工建筑,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

Editor-in-Chief

李烨,女,汉族,19912月生,山东德州人,本科学历, 2013年毕业于青岛理工大学,现就职于德州市水利局,从事水利规划设计、水利工程审计等多项工作。研究方向为水利规划设计、工程审计、成本控制、水环境治理等。工作期间,荣获山东省农林水系统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及成果,专业能力备受认可。

王雄雄,男,汉族,19901月生,广东深圳人,本科学历, 2015年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现就职于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级工程师。职务:项目经理。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工作以来,先后参与深圳宝安区截流河、龙岗区龙岗河20多条中小型河流治理工程,主持了20192021年度深圳市龙岗区龙岗河流域消除黑臭及河流保障工程,投资约100多亿。

赵承明,男,汉族,19842月生,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 学历,2009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现就职于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任智慧矿山院建筑工程所所长,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管理工作。曾多次获得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技术骨干等称号,多次获得煤炭行业(部级)优秀工程设计成果奖、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从业期间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及核心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