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English     
Home > Books
Author
Title
Subject
Year

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是需要不断予以创新,才能够使之具备更强的内生动力。当前要充分借助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并且有效的迎接挑战,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更好的服务工作来开展。要坚持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且通过有效的将安全化、标准化的内容蕴含于其信息化建设中,进而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具有更强的实效性。
档案管理工作面临全新的要求与挑战,建立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模式不仅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必须满足的条件。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在借助先进技术与手段的基础上完成科学的转型与升级,这对档案管理工作效率、质量以及水平的提升都有推动作用,高效整合各项档案管理资源。管理工作成本投入较高的问题也可得到有效的改善,研究人员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本书主要对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进行深入的研究。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企业要想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必须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以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实现此目标,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管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的整体质量。

ISBN: 978-981-5098-30-3 Date of Publication: 2022
More

道路交通建筑工程一直是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但是忽视了道路交通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道路交通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现状还较为严峻,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道路交通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力度小,监管不够严格,并且整个道路交通建筑工程的施工缺乏合理的安排,在质量监管方面和安全管理方面都有所欠缺。
道路交通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不仅有助于提升整个道路交通建筑工程的质量,而且能够为道路交通通行的安全提供保障。因此,加强道路交通质量监管非常重要,需要我们提高交通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使其接受规范的操作训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的意识。此外,还需要科学合理安排道路交通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和安全管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需要结合道路交通质量监管的实际情况作出分析,解决道路交通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的问题。
道路交通建筑工程与同类型的建筑工程都有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经验,再结合道路交通质量监督的现状,吸收适合的发展经验。在道路交通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探索中,要重视道路交通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这涉及道路交通运行的安全问题,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安全。
本书旨在对现代交通建筑工程的施工与管理进行研究,通过对交通建筑工程的施工与管理研究并结合良好的管理理念,应用当前的科技,进一步推动整个交通建筑工程的发展。

ISBN: 978-981-5098-53-2 Date of Publication: 2022
More

当今,我们见证了无线技术的突飞猛进,无线电通信与广播系统、电视系统和无线数据传输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主要的发展方向是提高系统容量、频谱效率和抗干扰能力,主要技术基础有包含码分和时分的复杂调制类型、超宽带信号技术、环境适应性技术,以及频率的再分配和重用技术等。无线电监测方法也有必要随着监测对象的发展与时俱进。无线电监测内容与综合电磁态势密切相关,包括无线电频率范围和频率占用情况,高频电子设备,用于工业、医疗和科研的高频装置以及工业干扰源等。
在不增加员工数量的前提下,我们有必要采用现代化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实现对日益复杂任务的高效管理。无线电监测任务效率和准确性的提高,可将操作人员从重复烦琐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从本质上提高劳动生产率。
本书是无线电方向的著作,主要研究无线电监测系统及组成,本书从无线电基础理论介绍入手,针对无线电技术的基础、数字无线电接收机和测向仪、电视和广播监测进行了分析研究;另外对智能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系统规划设计、嵌入式认知无线电监测系统关键技术、无线电信号和干扰参数测量、无线电监测中目标识别与定位技术做了一定的介绍。本书旨在摸索出一条适合无线电监测工作的科学道路,帮助其工作者在应用中少走弯路,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效率。
本书参考了许多文献和资料,在此对相关作者深表谢意,书中参考文献若有遗漏,或有内容涉及相关作者的知识产权,敬请谅解。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加之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ISBN: 978-981-5098-43-3 Date of Publication: 2022
More

地下水是人类最有用的淡水资源之一。在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维持地球水系统平衡的重要保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对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地下水污染日趋严重。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利用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如淡水资源受到污染,如果人类饮用,就会造成疾病;地下水的开发会导致土壤稳定性差,造成建筑物地基的不稳定;农业灌溉作物受到污染。因此,地下水的处理迫在眉睫。我国水资源短缺,地下水污染严重。地下水来源复杂,污染源难以找到,增加了地下水修复的难度。
随着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以及城市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工业企业搬迁和改造造成的污染场址数量显著增加。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应重点解决的棘手问题。为了及时缓解场地污染,国家政府部门对污染场地的整治进行了统筹规划和合理部署,相继颁布了一系列与土壤污染控制和整治有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各种污水处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尽可能减少水中对人们身体有害物质的存在,避免污水对地下水及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保证城市中水资源清洁。在确认处理后的污水符合回用标准之后,再次回收利用处理后的污水,实现对污水的二次循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本书将对土壤及地下水环境问题与防护治理进行研究,通过对土壤及地下水防护修复的研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做好预防工作,有效解决污染问题,合理利用土壤及地下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ISBN: 978-981-5098-56-3 Date of Publication: 2022
More

随着人类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水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危机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存。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骤增和工农业及城市化的迅猛发展,用水量急剧增长,需水量激增与可用水量不断减少的矛盾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水资源研究已成为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
当代水文地质学与相邻学科不断交叉融合,学科的界限愈来愈模糊,传统意义上纯粹的水文地质学正在消亡,由地质学和水文学结合形成的水文地质学,正在向地球系统科学的一个组成演变。随着核心课题转移与研究视野的扩展,水文地质学从以往的以单一学科处理单一问题的阶段进入了跨学科方式处理复杂课题的新阶段。
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是难以分割的,撇开水资源系统的整体分析,孤立地研究其中的一个组成——地下水系统,是无法进行正确评价与科学管理的。在分析处理与地下水密切相关的地质环境损害,地质灾害与生态退化时,需要涉及地球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岩土力学、土壤学,以及相关的修复技术与处理技术等。在分析与水土有关的各种地方性疾病时,水文地质学家不仅需要了解元素在水土中的迁移积聚规律,还需要了解元素的生物学功能以及有关的医学知识。从事城市地质工作的水文地质学家,需要对城市规划与管理有所了解。有效利用土壤水的研究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此时需要将地下水科学与农学、土壤学,乃至基因改良技术相结合。
工程地质学作为地质科学服务于工程建设的独立分支学科,始创于
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程地质学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在广泛的实践中实现了为工程建设服务的价值。我国工程地质学家重视在广泛而深入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开展科学试验,在理论研究上不断创新,推出和发展了以地质学为基础和以地质学和工程相结合为基础的一系列理论和概念,形成了工程地质学的基础理论框架和从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到工程地质作用的变化预测再到工程地质问题的决策与防治的完整学科体系。
本书全面介绍了在水的社会循环过程中,水文地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工程技术原理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区域水资源估算与评价、水环境质量标准体系、水环境质量模型、地表水取水工程、地下水取水工程、城市节水工程等。本书对水文地质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运动规律,探索了地下水资源的水质评价等,以更好地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管理。本书内容通俗易懂,结构合理,希望可以为读者提供借鉴。

ISBN: 978-981-5098-35-8 Date of Publication: 2022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