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希望在一生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做出较大的贡献,而有些人却碌碌无为地度过其一生呢?有没有成功之道可以遵循的呢?很多人都想找出一个理想的答案,本书研究的智慧教育与智慧学习就是为了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它可以用来提高做事的成功概率,并获取高的效率和效益。
在人类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网络时代的今天,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技术。社会上的不少人,如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行政工作人员,以及青年学生,他们的工作目标是为教育事业、科学研究事业或集体事业的发展,或为今后工作而学习一些必要的知识和培育所需要的能力,进而为国家经济的振兴作出一份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来实现人生价值。因此,智慧教育与智慧学习与以往的方法论有着根本的区别。
本书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应用为基础,以本书第一作者长期实践经验作为参考,研究并提出了智慧教育与智慧学习的方法论体系3←4321和12+1对规则,其中包括做事的三对核心要素—— 目的和要求、任务和态度、步骤和方法;主观方面的四项潜能—— 思想和品德、知识和能力、健康和生命、毅力和战术;客观方面的三个因素—— 机遇和挑战、环境和协调(包括保护和利用)、条件和利用;做事过程中的两个动态因素—— 学习和运用、检查总结和提高。
学习和掌握智慧教育与智慧学习的方法论规则,不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年学生,不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学生,都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教育和科技工作者、企事业单位领导、行政管理工作人员以及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其参考价值。作者认为,如若将全局形态应用型方法论列入成人教育的必修课程,也是合适的,与此同时,还应安排学生进行这一方面的具体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掌握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并使之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具体行动指南。如果他们早一些掌握这些规则,他们将会早一些受益。
本书是以企事业单位任课教师及工作人员为对象而编写的,可作为他们智慧教育与智慧学习的参考读物。在我国,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数量可以亿来计算,因此,针对他们的特点撰写方法论的参考读物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本书共16章,第1章研究智慧教育与智慧学习的重大意义及内涵;第2章至第7章分别讲述智慧教育与智慧学习的三对核心要素;第8章至第11章讨论主观方面的四项潜能:对个人来说,这四项潜能是思想和品德、知识和能力、健康和生命、毅力和战术;第12章集体做事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第13章到15章客观方面的三个因素、做事过程中的两个动态因素和正确的指导思想;第16章为结束语。
本书第一作者研究并提出的智慧教育与智慧学习的方法论体系和规则,在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领导和部分教师及沈阳鼓风机集团的领导及部分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针对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特点,详细讲述了方法论的体系3←4321和12+1对规则的具体应用,并收集和介绍了运用方法论规则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些实际案例,终于完成了该书的全部撰写工作。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不少朋友、同事的热情帮助,作者在此一并向他们致以深切的谢意!书中如有不妥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22年4月
前 言
人们生活在世间,每个人都希望在一生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为什么有些人能作出较大的贡献,而有些人却碌碌无为地度过其一生呢?有没有成功之道可以遵循的呢?很多人都想找出一个理想的答案,本书研究的科技创新方法论就是为了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它可以用来提高人们做事的成功概率,并获取做事高的效率和效益。
国际上,成功学的创始人—— 美国的戴尔·卡耐基和拿破仑·希尔在1926—1948年间问世的著作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成功学的基本内容做过详细叙述,而且通过实践,证明了他们提出的原理能获取良好的效益。
在人类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网络时代的今天,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技术。社会上的不少人,如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行政工作人员,以及青年学生,他们的工作目标是为教育事业、科学研究事业或集体事业的发展,或为今后工作而学习一些必要的知识和培育所需要的能力,进而为国家经济的振兴作出一份贡献,在这个进程中来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因此,科技创新方法论与以往的成功学有着根本的区别。
本书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以科学技术方面成就的应用为基础,以本书第一作者长期实践经验作为参考,研究并提出了科技创新方法论(全局形态应用型方法论)的体系3←4321和12+1对规则,其中包括做事的三对核心要素—— 目的和要求、任务和态度、步骤和方法;主观方面的四项潜能—— 思想和品德、知识和能力、健康和生命、毅力和战术;客观方面的三个因素—— 机遇和挑战、环境和协调、条件和利用;做事过程中的两个动态因素—— 学习和致用、检查总结和提高;指导思想——所有工作都是在科学哲学思想指导下完成。
学习和掌握科技创新方法论的一般规则,不论成年人,还是青年学生,不论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还是研究生,都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教育和科技工作者、企事业单位领导、行政管理工作人员以及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其参考价值。
作者认为,如若将《科技创新方法论》列入成人教育的必修课程,也是合适的,与此同时,还应安排学生进行这一方面的具体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掌握该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并使之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具体行动指南。如果他们早一些掌握这些规则,他们将会受益匪浅。
本书是以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对象而编写的,可作为他们科技创新方法论的参考读物。在我国,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数量以亿来计算,因此,针对他们的特点撰写方法论的参考读物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本书共16章。第1章研究科技创新方法论的重大意义及其内涵;第2章至第7章分别讲述科技创新的三对核心要素:目的和要求、任务和态度、步骤和方法;第8章至第11章讨论主观方面的四项潜能:对个人来说,这四项潜能是思想和品德、知识和能力、健康和生命、毅力和战术;第12章对于集体来说,这四项潜能是组织领导、技术能力、团队协作和奋斗精神;第13章讲述客观方面的三个因素:机遇和挑战、环境和保护、条件和利用;第14章是两个动态要素的作用:不断学习和定期总结;第15章用科学哲学思想来指导所有工作;第16章为结束语。
本书第一作者研究并提出的全局形态应用型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在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领导和部分教师及沈阳鼓风机集团的领导和部分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针对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特点,详细讲述了科技创新方法论的体系3←4321和12+1对规则的具体应用,并收集和介绍了运用方法论规则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些实际案例,终于完成了该书的全部撰写工作。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不少朋友、同事的热情帮助,在此一并向他们致以深切的谢意!书中如有不妥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22年4月
前 言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希望在一生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做出较大的贡献,而有些人却碌碌无为地度过其一生呢?有没有成功之道可以遵循的呢?很多人都想找出一个理想的答案,本书研究的智慧教育与智慧学习就是为了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它可以用来提高智慧教育与智慧学习的成功概率,并获取高的效率和效益。
国际上,成功学的创始人—— 美国的戴尔·卡耐基和拿破仑·希尔在1926年—1948年间问世的著作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成功学的基本内容做过详细叙述,而且通过实践,证明了他们提出的原理能获取良好的效率和效益。
在人类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网络时代的今天,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技术。社会上的不少人,如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行政工作人员,以及青年学生,他们的工作目标是为教育事业、科学研究事业或集体事业的发展,或为今后工作而学习一些必要的知识和培育所需要的能力,进而为国家经济的振兴作出一份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来实现人生价值。因此,本书第一作者提出的方法论与以往的方法论有着根本的区别。
本书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应用为基础,以本书第一作者的长期实践经验作为参考,研究并提出了智慧教育与智慧学习的方法论(全局形态应用型方法论)体系3←4321和12+1对规则,其中包括做事的三对核心要素—— 目的和要求、任务和态度、步骤和方法;主观方面的四项潜能—— 思想和品德、知识和能力、健康和生命、毅力和战术;客观方面的三个因素—— 机遇和挑战、环境和协调(包括保护和利用)、条件和利用;做事过程中的两个动态因素—— 学习和运用、检查总结和提高:此外,所有学习、工作都应该在科学哲学思想指导下来完成。
学习和掌握智慧教育与智慧学习的方法论一般规则,不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年学生,不论是小学生、中学生、大专学生、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教育和科技工作者、企事业单位领导、行政管理工作人员以及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其参考价值。本书第一作者认为,如若将《智慧教育与智慧学习浅析》列入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也是合适的,与此同时,还应安排学生进行这一方面的具体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掌握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并使之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具体行动指南。如果他们早一些掌握这些规则,他们将会早一些受益。
本书是以高中任课教师及学生为对象而编写的,可作为他们智慧教育与智慧学习的参考读物,针对他们的特点撰写智慧教育与智慧学习的参考读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本书共12章,第1章研究智慧教育与智慧学习的重大意义及内涵,第2章至第11章分别讲述智慧教育与智慧学习的三对核心要素、主观方面的四项潜能、客观方面的三个因素、做事过程中的两个动态因素和正确的指导思想,第12章为结束语。
本书按照本书第一作者研究并提出的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在浙江省台州中学及浙江省温岭市新河中学的领导和部分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根据普通高中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特点,详细讲述了方法论体系和规则的具体应用,并收集和介绍了运用方法论规则取得良好效果的实际案例,终于完成了该书的全部撰写工作。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不少朋友、同事的热情帮助,作者在此一并向他们致以深切的谢意!书中如有不妥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22年4月
前 言
人们生活在世间,每个人都希望在一生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为什么有些人能作出较大的贡献,而有些人却碌碌无为地度过其一生呢?有没有成功之道可以遵循的呢?很多人都想找出一个理想的答案,本书研究的科技创新方法论就是为了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它可以用来提高人们科技创新的成功概率,并获取正确及高效做事高的效率和效益。
国际上,成功学的创始人—— 美国的戴尔·卡耐基和拿破仑·希尔在1926年—1948年间问世的著作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成功学的基本内容做过详细叙述,而且通过实践,证明了他们提出的原理能获取良好的效率和效益。但因时代发生了变化,完全依靠心理因素来提高正确及高效做事的成功概率及获取高的效率和效益已不可能了。
在人类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网络时代的今天,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技术。社会上的不少人,如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行政工作人员,以及青年学生,他们的工作目标是为教育事业、科学研究事业或集体事业的发展,或为今后工作而学习一些必要的知识和培育所需要的能力,进而为国家经济的振兴作出一份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来实现人生价值。
本书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以科学技术方面成就的应用为基础,以本书第一作者长期实践经验作为参考,研究并提出了科技创新方法论的(全局形态应用型方法论)体系和12+1对规则,其中包括科技创新的三对核心要素—— 目的和要求、任务和态度、步骤和方法;主观方面的四项潜能—— 思想和品德、知识和能力、健康和生命、毅力和战术;客观方面的三个因素—— 机遇和挑战、环境和协调(包括保护和利用)、条件和利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两个动态因素—— 学习和运用、检查总结和提高;正确指导思想——应该用科学哲学思想指导学习、工作。
学习和掌握科技创新方法论的一般规则,不论成年人,还是青年学生,不论是小学生、中学生、大专学生、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教育和科技工作者、企事业单位领导、行政管理工作人员以及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其参考价值。本书第一作者认为,如若将《科技创新方法论浅析》列入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也是合适的,与此同时,还应安排学生进行这一方面的具体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掌握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并使之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具体行动指南。如果他们早一些掌握这些规则,他们将会早一些受益。
本书是以普通高级中学学生为对象而编写的,可作为这一层次学生学习方法论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在我国,普通高级中学学生总人数逾千万,因此,针对他们的特点撰写方法论的教学参考书具有实际的意义。
本书研究并提出的科技创新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在浙江省台州中学和浙江省温岭市新河中学等多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针对高级中学学生的特点,详细讲述了科技创新方法论(全局形态应用型方法论) 12+1对规则的具体应用,并收集和介绍了不少实际案例,终于完成了该书的全部撰写工作。
本书共12章,第1章研究科技创新方法论的重大意义及其内涵;第2章至第11章分别讲述科技创新的三对核心要素、主观方面的四项潜能、客观方面的三个因素、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两个动态因素和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第12章为结束语。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不少朋友、同事的热情帮助,在此一并向他们致以深切的谢意!书中如有不妥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22年4月
前 言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80%以上的信息与空间位置有关,因此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 诞生了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描述、存储、处理、管 理、分析和应用的一门新兴学科和技术。随着21世纪信息化社会到来,人们对地理信 息的需求,在广泛性、精确性、快速性、专业性以及智能性上越来越高,目前已发展 成为集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互联网技术于一身的综合集成化技术系统,其概念层出 不穷、技术日新月异,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作为地学学科的技术基础课程,不仅吸 引了广大地学、信息技术工作者及学生的研究和关注,而且受到更广泛的经济、文 化、社会工作者及学生的青睐。
同时,在应用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也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产业部门的重视, 并在测绘、资源管理,城乡规划,灾害监测、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领域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已成为新兴行业,它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越来越大。 本书属于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著作,主要研究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解析与应用。 本书从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介绍入手,接着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架构; 主要介绍了地理空间数据基础理论、空间数据获取、空间数据分析以及空间数据处理 与质量控制;后面分析了地理空间数据的管理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
本书具有 较强的实用性和通用性,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城市规划、资源、环境,交通等 专业的教材使用,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应用 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由于作者精力有限,加之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处于快速发展和更新中,书中可能存 在不少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