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的形势下,建立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与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势在必行。
近些年来,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使得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压力。保护生态环境关系着每一个人的权益。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要。生态文明作为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严格按照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律,实现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日益改变的形势下,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我国, 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是一项新型工作,需要投入相应的力量,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的建设,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落实,为环境司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并且优化了环境行政管理方式,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为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利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加大河道清淤疏浚力度,提高排灌、泄洪能力刻不容缓。河道淤积,是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维护管理过程中尤其是河段河道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且也是相当普遍的问题,是影响河道工程通航能力和维护管理水平的一个非常突出问题。随着上游来水量的不断减少,废弃物不断增加,加上城市引水和灌溉用水量的不断增多,河道淤积问题日趋严重,河床被逐步抬高,致使河道应有的防洪、除涝等标准被大大削弱,河道上拦河节制闸的防洪、蓄水等调节性能也在大大下降,直接影响河段上水电水利工程灌溉、航运、防洪、除涝等功能的正常发挥和防洪度汛的安全。
随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各地在建设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并对河道进行整治,拉动内需要,实现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而防洪安全是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关系到水利工程下游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河道治理措施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措施主要是河道的修建扩建施工部分,软件措施主要是防洪保障体系建设部分。只有两手抓,解决河道防洪的基础设施方面问题和建设健全的保障体系,才能使河道项目建设科学化和规范化,保障水利行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我国公路桥梁也将面临更大的压力,这就为公路桥梁养护带来了许多问题。公路桥梁是现代交通运输网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对于交通运输网络的正常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公路桥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养护管理,则会出现一系列安全问题,不仅影响到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更危及到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公路桥梁作为现代交通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对于交通运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公路桥梁的养护则关系到公路桥梁的安全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因而对于公路桥梁的养护和管理必不可少。
在桥梁使用过程中,公路桥梁的养护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要对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养护和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公路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够保证公路运行安全。现在,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车流量也在不断增多,这使得公路运输对桥梁的通行能力和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公路桥梁中,还是存在着一些老旧的桥梁,这些老旧的桥梁在破损方面都是非常严重,因此,为了更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一定要对桥梁进行很好的管理,在养护方面要不断提高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桥梁的安全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机制的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也明显增多,特别是对于公路交通设施基础上的投资力度也明显增强。这给公路建设单位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更多的公路建设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施工环节和管理方面要能够特别注重工程质量的提升,这不仅仅是关系到企业的整体形象,更是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只有加强公路桥梁的质量,才会促使我国公路桥梁的工程施工更加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尽管在近些年以来我国公路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特别在施工技术和管理层面上都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不足之处,而其中公路的质量问题是最为突出的,在公路建设方面与其他的建设工程不同,这是一项具有高度复杂性和重要性的工程项目,从另外一方面来说, 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基础上要能够尽可能控制好公路建设的成本支出,同时还应该严格满足公路桥梁的质量要求。如果不能对公路桥梁施工环节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就很有可能给公路的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
为掌握明光市耕地质量等级状况,推动评价成果为农业生产服务,明光市农业农村局严格按照《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等相关文件要求,组织开展了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
基于 ArcGIS、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平台,通过资料收集整理、调查点的布设采样与检测、基础属性和空间数据库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单元确定与赋值、指标权重和隶属度确定等流程内容,计算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再结合清洁程度判定,完成对明光市耕地质量等级划分和成果图件输出。此次明光市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 4.74,其中高等质量类型即高产田(1—3 等级耕地),面积为 29637.22 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 25.69%;中等质量类型即中产田(4—6 等级耕地)面积为 65626.99 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 56.89%,分布范围较广;低等质量类型即低产田(7—10 等级耕地)面积为 20083.63 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 17.41%。
在汇总明光市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明光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编写了《明光市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报告》。本报告分为七章:区域概况、评价方法与步骤、耕地质量等级分析、环境质量分析、有机质及主要营养元素、其他耕地指标、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措施。该报告系统地统计分析了明光市 2018 年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结果,为明光市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