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English     
Home > Books
Author
Title
Subject
Year

前 言

水是循环的维系生命的物质,水循环可以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的不断拓展,使水的社会循环体系浩大而复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建设的各项要求不断提高,道路积水问题已经成为城市道路中的一个严重灾害,它不仅会影响到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还会缩短其使用寿命。
尤其是市政道路的发展与人们的正常生活及车辆的行驶安全都有着重要影响,给排水出现问题会影响道路机车的通行能力,甚至可能会造成车辆滑移,影响交通安全,同时路面的长期积水会对路基产生侵蚀,降低路基土强度,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路基整体被破坏。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的效果,不仅直接影响着城市道路、防洪、环保问题,也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因此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所以为了保证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城市的正常运转、人们的正常生活,必须对市政道路的排水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本书从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施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求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阐述了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识读、市政道路排水管道系统的设计、市政道路给水排水管道土方施工质量控制、市政道路给水管道工程开槽施工质量控制、市政道路排水管道工程开槽施工质量控制、市政道路给水排水管道穿越施工质量控制、市政道路给水系统规划、市政道路排水管渠及其施工质量控制等内容。本书结构合理,注重对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施工人员实际技能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本书在内容上力求做到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对从事给排水工程专业的研究学者与给排水工程工作者有学习和参考的价值。
撰写本书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一些知名学者和专家的观点及论著,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由于水平和时间有限,书中难免会出现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读者和专家能够提出宝贵意见,以待进一步修改,使之更加完善。

ISBN: 978-981-5128-88-8 Date of Publication: 2023
More

前 言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中国的建筑领域取得了令人雀跃的成就,电气行业的蓬勃发展更是这一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国建筑电气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建筑电气设计师带来新的观念;施工安装单位带来新的技术;电器生产厂带来新的科技产品;各类建筑开发商带来新的商机!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智慧城市、智慧建筑的高度重视,建筑智能化设计的重要性愈发彰显,建筑工程建设方也已将其作为建筑设计的亮点进行重点关注。
智能建筑是包括设备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现代化科技和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智能建筑的发展是对传统建筑不断丰富其功能和内涵的过程,其生命力在于它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一直处于不断演变中,这种演变体现了人们对建筑和对自身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也在不断颠覆、推动着传统建筑业的新发展。
本书首先从建筑电气的概念和设备入手,论述了建筑电气的基础理论,接着对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理念与基础进行了一一论述,对此背景下的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基础和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设计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对建筑的综合布线、智能照明
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的设计一一做了分析,并且对智能建筑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和建筑能效的智能化管理设计进行探索。本书旨在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的技术理论进行研究的同时,对相关的实践应用进行指导,注重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其目的是更好的提高专业人才的技能。本书可为建筑工程电气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ISBN: 978-981-5138-27-6 Date of Publication: 2023
More

前 言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长足进展,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局部地区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但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匮乏、环境容量小,加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长期累积效应,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有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还十分突出,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基层环保工作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因此,需要从环境监测抓起,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只要监测
工作扎实有效,我们的环保事业将会日新月异,社会经济也会更加健康、快速发展。
本书分为九个章节,从技术、方法等角度对土壤、空气、水等环境要素的监测的各个要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和方法,从而为中国环境监测和保护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ISBN: 978-981-5138-32-0 Date of Publication: 2023
More

前 言

大学生是未来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已成为21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旺盛阶段,因此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对于提高大学生个人身体素质,进而提高全民族体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高校体育教学是我国高校教育和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我国体育和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既需要进行体育教学,又需要保证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偏向于反映群众体育的特点,运动训练偏向于反映竞技体育的特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虽然在性质、形式上存在相通之处,但是在教学目的、教学手段以及管理方面又完全不同。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将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有效结合,进行优势互补,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工作高效进行。
本书首先对高校体育教学基础理论进行了概述,然后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与应用进行了宏观概括,从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探讨了运动训练相关的内容。本书论述严谨,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新颖,语言清晰流畅,可读性强,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
本书不仅有经典理论的阐述,还有实践操作的描述,力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本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多种特色的融合使得本书成为一本集知识性、时代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体育教学与体能训练的专门书籍。

ISBN: 978-981-5138-31-3 Date of Publication: 2023
More

前 言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成显学,其巨大成就不可否认,但也面临不少偏向。在所有文学学科中,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饱和度”可能最高。作为一门显学,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汇聚了庞大的研究队伍,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21世纪以来, 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成为美学热点话题,从美学研究的方法论而言, 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形成了以“美学—知识”“美学—思想”和“美学—实践”三维相结合的研究视野,并以“史论结合”的视角实现美学知识与文本实践、美学理论与审美价值、知识建构与文化启蒙相融合的景观,促使美学研究者立足当下视野对百年美学研究进行理论对话与反思。
文学是多姿多彩的,这就要求对文学的理论阐释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古往今来的文学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如政治的、美学的、文化的等等)对文学的审视以及所产生的种种理论界说,就客观地说明了这一点。美学史上种种所谓美本质的观点都直接或间接地肯定着美的感性形式特征。直接的如黑格尔所说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感性显现是什么,就是审美对象的外观形态、感性形象因素。
无论怎样为人文学科定位,文学与美学都是其中最敏感最活跃的因子之一。文学与美学往往很容易反映前沿和驰骋于前沿的学术理念。目前,文学与美学的研究在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过程中,也有难以为继的不足,需要进行反思和做出调整。因此,本书对多视域下的文学与美学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有需要的读者提供可借鉴的内容。

ISBN: 978-981-5138-54-2 Date of Publication: 2023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