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大中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突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经进入了大规模高速度发展期,国内现有3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或规划筹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正在逐步形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城市轨道交通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居民出行、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资源集约利用、环境舒适、节能减排、安全快捷的大容量运输服务,与城市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并举互补不干扰等优点为优势,形成了符合城市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战略趋势。
同时,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系统是城铁工程中重要机电设备系统之一,它担负着为电动列车和各种运营设备提供电能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城市电网的重大用户。因此,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与服务水平;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方案的科学性及设备选型的合理性,也直接影响到城市轨道交通的节能效果;而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系统的优质施工质量,又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可靠、舒适、便捷的重要基础之一。
为此,本书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技术做了详细研究,希望为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科学发展提供应时之需。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作为助力建筑行业向数字化、信息化、工业化、智慧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继“甩开图板转变为二维计算机绘图”之后的又一次建筑行业的技术革命,已然成为工程建设领域的绝对热点。
BIM的优势源于其技术核心。 BIM的技术核心是一个由计算机三维模型所形成的数据库,即通常所称的BIM模型。 BIM模型还原了建筑物本身,包含丰富的工程信息,使得建筑物在建造之前,项目的相关利益方就能对整个工程项目从开展直至交付,使用的成败做出最完整的规划、评估与分析。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最终会扩展至指向建设成果全生命期的各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业主(建设方)、设计、施工、运营等相关参与各方人员均可基于BIM模型进行信息交换和协同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资源投入、降低成本损耗,进而实现建设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基于BIM技术应用,对建筑全生命期进行全方位管理,是实现建筑行业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企业集约化经营的有效途径。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参建单位众多、运维周期长。建设单位应积极开展数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结合实际制定BIM发展规划,建立全生命周期技术标准与管理体系,开展示范应用,逐步普及推广。通过BIM总体管理来推动各参建方共享多维BIM信息、实施工程管理和运营维护,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对智慧城市、数字中国的建设意义重大。
本书可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各业主单位、参建方等实施BIM技术应用提供较为完整而系统的参考,亦可为建筑业其他相关行业管理及技术人员提供BIM技术系统性应用的参考,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乃至建筑业的BIM技术实施水平,提升建设及运营管理效率和效益。
公共园林是指现代城市中公共绿地内的园林景观,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噪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又为市民提供了安全舒适的休闲游憩、户外健身和防灾避险的绿色公共空间。公共园林是自然、人文景观与休闲娱乐、生态功能的有机结合,具有不可替代性,其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景观园林设计是根据生态学与美学的原理,对局地的景观结构和形态进行具体配置与布局的过程,它包括对视觉景观的塑造。景观园林设计又叫做景观建筑学,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周围环境要素(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让建筑与自然环境产生遥相呼应的关系,达到整体和谐,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景观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景观在城市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景观设计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状态。好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陶冶城市居民情操。园林景观历史悠久,在城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园林在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世界其他园林艺术交相辉映。想要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居民,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自然生态环境,加快城市生态建设发展的步伐就变得尤为重要。
本书共分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庭院设计、屋顶花园设计、滨水景观设计、城市广场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等,本书内容围绕城市公共园林景观的概念、特性及其设计元素,以设计语言的本土化为背景,分别研究了城市公共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设计、视觉形态设计与空间体系设计,并以此为基础,论述了城市公共园林景观的设计程序。本书还结合城市发展的思想,提出了现阶段城市公共园林景观设计的价值认知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增长,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也在逐步加快,但是由于大部分城市在市政道路的组织上缺乏科学性,使得城市建设中存在一定的消极因素。而且在城市道路组织时组织人员大多以车为道路交通的主要承载者来开展组织活动,并且将车辆行驶作为组织中的主要考虑因素,并没有注意人与车辆之间的联系,缺乏一定的思考;更没有在基于城市未来发展的角度上对道路的长远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如此一来,虽然我国很多城市的规模逐渐扩大,但市政道路依然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从而导致交通拥堵现象频发,并且各种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在逐步增加,对城市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要加大对于市政道路组织的重视力度,使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本书主要对城市道路交通组织及辅助设施管理进行研究探讨。道路交通组织对于城市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组织人员只有充分了解道路设计的要求,然后结合具体组织内容和当前组织缺陷进行道路组织要素的系统性分析,才能有效提高道路组织质量,确保道路通行的效率与安全,从而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各大城市的不断发展,使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成为令政府头疼、百姓困扰的老大难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城乡新格局逐步形成,几乎每个老百姓家里都有汽车。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城市发展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整个城市的交通脉络,是城市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它对改善整个城市的交通环境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城市道路建设具有投资额大、涉及面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与广大市民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对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受到人们的重点关注。
本书是城市道路设计方向的著作,主要研究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化设计技术,本书从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概述入手,针对城市交通与国民经济关系、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治理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另外对城市交通系统功能设计、城市对外交通规划设计、城市道路交通线网规划设计、城市道路停车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做了大量的介绍;还对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城市道路交通控制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摸索出一条适合现代城市道路设计工作的科学道路,帮助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在应用中少走弯路,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效率。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有关书籍,吸收了同行专家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